- 2022-7-1 2023年武漢市非物質文...
- 2022-6-8 科技項目申報
- 2022-6-9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22-6-9 合肥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22-6-8 發明專利申請
安慶市項目申報
根據省科技廳《關于開展2020年度安徽省科學技術獎提名工作的通知》(皖科基獎秘〔2020〕119號)要求,現將安慶市2020年度擬提名安徽省科技獎的24個項目進行公示。
任何單位或者個人如對公示項目的真實性和內容有異議,可以在公布之日起7日之內(即日至2020年6月7日,以郵戳為準)以書面形式向安慶市科技局提出,并提供*要的證明材料。為便于核實查證,*客觀公正處理異議,提出異議的單位或者個人應當表明真實身份,并提供有效聯系方式。個人提出異議的,須寫明本人真實姓名、工作單位、聯系電話和詳細地址,并親筆簽名;以單位名義提出異議的,須寫明單位名稱、聯系人、聯系電話和詳細地址,由單位法定代表人簽字并加蓋本單位公章。逾期和匿名的異議不予受理。
安慶市政策免費咨詢:0551-65318129 18755150066(微信同號)
附件2
安慶市擬提名2020年度安徽省科技獎
項目公示
項目1
項目名稱:腈綸溶劑凈化成套技術與工業應用
提名者:安慶市科技局
提名意見:
“腈綸溶劑凈化成套技術與工業應用”項目經過系統研究,在小試和中試研究結果的基礎上,取得了創新性工業化成果。一是以凝膠色譜分離技術取代D301樹脂離子交換技術,用于預處理腈綸溶劑回收裝置產生的廢水,設計并建成了處理能力3m3/h的工業化裝置,運行結果表明,硫氰酸鈉的回收率為99.5%,除雜率為91.6%,色度脫除率為90.2%,不僅達到了溶劑脫色的目的,而且減少了裝置外排污水總量,降低了生產成本。二是開發了以活性炭取代硅藻土的吸附分離技術,設計并建成了處理能力200m3/h的工業化裝置,運行結果表明,鐵離子的除去率達到了72.4%,硫氰酸鈉的回收率穩定在99.0以上,顯著降低了腈綸紡絲溶劑中鐵離子等雜質的含量和色度,提高了腈綸產品的質量。三是通過膜凈化與柱分離,克服了現行氰化物和硫化物標準方法的單一檢測、化學檢測、基體干擾和高酸度、時間長的不足,解決了溶液中亞硫酸根穩定性以及與硫酸根的分離,簡化了濃度差異大的目標物檢測過程,實現了腈綸溶劑陰離子的綠色測定、快速測定與同時測定,形成了安徽省地方標準(DB34 /T 2507-2015)。
該項目成套技術獲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在國內外發表學術論文9篇,應用于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慶分公司(簡稱安慶石化),每年獲利約30795萬元,具有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項目材料填寫規范,內容真實,經公示無異議。對照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獎授獎條件,提名該項目參加2020年度安徽省科技進步獎評審。
項目簡介:
腈綸溶劑是指以硫氰酸鈉為主體包含還原劑、引發劑與氧化劑等多種助劑的水溶液,在二步濕法腈綸生產工藝中,不僅用量大,而且在循環使用過程中,形成復雜基體組分,雜質與色度相應增加,嚴重影響絲束質量與后續加工;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慶分公司(以下簡稱安慶石化)配套引進的美國Sterling公司的D301樹脂離子延遲法脫色除雜和硅藻土吸附除鐵兩個凈化工藝,一直存在脫色除雜/鐵率低、溶劑損耗高、外排污水量大,廢硅藻土難以無害化處理等突出難題;凈化過程中由于腈綸溶劑及廢水中總氰與硫化物、硫酸根與硫氰酸根等6種陰離子的檢測不夠及時*,易引發誤判造成裝置停車和環保困擾。為此,本成套腈綸溶劑凈化技術含蓋脫色、除鐵以及相關目標物的快速*檢測,已建成相應的工業化裝置與快速一體化檢測方法,整體技術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工業應用結果表明,有效降低了溶劑的色度和雜質,減少了環境污染,提升了腈綸品質,經濟效益顯著。取得主要成果如下:
(1)首創凝膠樹脂代替D301樹脂預處理腈綸溶劑脫色工業化技術。篩選*化一種凝膠樹脂,除雜效果好,既不會引入雜質,也不會使硫氰酸鈉分解,流程簡單且不消耗任何化學試劑的特點,工業化裝置一次開車成功,已長周期穩定運行10年以上。除雜率由50%提高到91.6%,色度脫除率達到90.2%,硫氰酸鈉的回收率由65%提高到99.5%,排放廢水中的NaSCN含量則由500μg/g降至100μg/g以下,每年可減少外排廢水達1.6萬噸/年,成果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鑒定為“工業應用技術*,處于國際先進水平”。
(2)突破國外技術壁壘,研究出特定活性炭取代硅藻土的吸附法除鐵工藝技術。*選出長壽命高容量吸附鐵離子活性炭與*佳操作參數,設計并建成工業化裝置,鐵離子脫除率達到70%以上,溶劑透明清澈,硫氰酸鈉回收率達99%以上,減少了固體廢物排放,解決了多年來制約腈綸溶劑凈化工藝的廢硅藻土處理問題,成果經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鑒定為“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
(3)發明腈綸溶劑及廢水中易釋放氰、總氰與硫化物快速一體化分析技術,通過在線加劑-光解轉化-氣膜凈化-離子色譜分離-積分脈沖安培檢測,攻克了紫外光解下硫化物的保護與銀電極連續檢測的鈍化難題,實現了目標物轉化、轉移、凈化、富集過程的非蒸餾、無膜壓、全封閉自動分析,成為中國石化企業標準(Q/SH 3200-490-2014)。
(4)開發腈綸溶劑及廢水中甲基丙烯磺酸根、氯離子、硝酸根、亞硫酸根、硫氰酸根、硫酸根等6種陰離子*檢測系統,建成“流動”與“停流”雙滲析與離子色譜組合裝置,解決了亞硫酸根穩定以及與硫酸根的相互分離問題,實現了腈綸溶劑及廢水陰離子的綠色測定與儀器化,形成了安徽省地方標準(DB34 /T 2507-2015)。
該成套技術獲得授權國家發明專利5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發表學術論文9篇。該成果在安慶石化等多家單位應用,每年取得了30795萬元經濟效益。
主要知識產權和標準規范等目錄:
1.發明專利: 在線光解-非接觸擴散-色譜分離檢測總氰與硫化物方法;專利號:ZL 201410379565.5 ;權利人:安慶師范大學;發明人:張元廣、陸克平、王鈞偉、秦偉、高迎春。
2.發明專利:在線光解滲析/色譜分離安培檢測廢水總氰及硫化物裝置與方法;專利號:ZL 201410503179.2 ;權利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發明人:陸克平、汪聲美、姚望生、畢錫斌、程泉。
3.發明專利:一種直接轉化檢測水溶液總氰與硫化物的方法;專利號:ZL 201410504825.7 ;權利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發明人: 陸克平、夏文斌、張元廣、鄭學根、宋友陵。
4.發明專利:免蒸餾非顯色檢測水溶液中微量易釋放氰與總氰裝置以及方法;專利號:ZL 201510639400.1;權利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發明人: 陸克平、黃勁松、汪聲美、鄭學根。
5.發明專利:一種利用雙膜堆-磁電滲析法連續去除醇胺脫硫溶液中熱穩態鹽的裝置;專利號:ZL 201310380377.X;權利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發明人:陸克平、朱四九。
6.實用新型專利:一種自動樣品交換器權利人;專利號ZL 201120112316.1;權利人: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發明人:陸克平、盧洪榮、吳敦飛、汪聲美。
7.安徽省地方標準:腈綸溶劑中甲基丙烯磺酸根、氯離子、硝酸根、硫酸根、硫氰酸根的測定 離子色譜法;標準號DB34 /T 2507-2015;本標準起草單位:皖西南產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慶分公司、安慶師范大學;本標準起草人:陸克平、羅驍等。
主要完成人:
1.姓名:張元廣;排名:第一 ;職稱:教授;行政職務:院長;工作單位:安慶師范大學;完成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慶分公司;對本項目的貢獻:項目總體總負責人,*指導項目研發、工業應用、工藝攻關以及分析測試工作,對該項目的研究成功起到了重大作用。
2.姓名:鄭學根;排名:第二;職稱:高級工程師;行政職務:科長;工作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慶分公司;完成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慶分公司;對本項目的貢獻:項目核心成員,負責提出和確定項目的總體研究方案;直接參與研究過程并對關鍵技術和疑難問題的解決做出重要貢獻;參與并解決在應用過程中的重要技術難點。
3.姓名:陸克平;排名:第三;職稱:高級工程師;行政職務:安慶石化分析測試專家;工作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慶分公司;完成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慶分公司;對本項目的貢獻:項目核心成員,提出和確定項目的總體研究方案;直接參與分析測試過程并對關鍵技術和疑難問題的解決做出重要貢獻;參與并解決在應用過程中的重要技術難點。
4.姓名:沈文波;排名:第四;職稱:高級工程師;行政職務:處長;工作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慶分公司;完成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慶分公司;對本項目的貢獻:項目重要成員,直接參與研究過程并對關鍵技術和疑難問題的解決做出重要貢獻;參與并解決在應用過程中的重要技術難點。
5.姓名:余世金;排名:第五;職稱:高級工程師 ;行政職務:科長;工作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慶分公司;完成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慶分公司;對本項目的貢獻:項目重要成員,直接參與研究過程并對關鍵技術和疑難問題的解決做出重要貢獻;參與并解決在應用過程中的重要技術難點。
6.姓名:朱四九;排名:第六;職稱:高級工程師;行政職務:無;工作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慶分公司;完成單位: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慶分公司;對本項目的貢獻:項目重要成員,直接參與研究過程并對關鍵技術和疑難問題的解決做出重要貢獻;參與并解決在應用過程中的重要技術難點。
主要完成單位:
1.安慶師范大學,法人代表:閔永新,排名第一。該單位直接參與項目的總體開發方案的編制和技術支持;負責研究硫氰酸鈉溶劑循環過程中雜質的積累狀況,分析導致腈綸溶劑色澤加深的主要原因和生色基團的結構解剖,為脫色方法研究提供理論依據;參與項目小試和中試研究,協助解決中試過程中出現的技術難題;參與組織編制和審查腈綸溶劑脫色工業應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及相關設計。
2.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安慶分公司,法人代表:劉曉華,排名第二。該單位是本項目成果產業化企業,負責本項目的總體開發方案的編制;負責該項目小試和中試研究。根據中試結果,提出可行的工業化技術方案;負責組織編制和審查腈綸溶劑脫色工業應用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及相關設計;負責該項目工程施工及設備安裝、吹掃、水聯運等開車前的有關準備工作;負責該工業裝置的現場運行及標定工作,解決該項目工程化過程中遇到的技術難題,*了該工業裝置一次開車成功并長期穩定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