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7-1 2023年武漢市非物質文...
- 2022-6-8 科技項目申報
- 2022-6-9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22-6-9 合肥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22-6-8 發明專利申請
安慶市項目申報
為貫徹落實五大發展行動計劃,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引領作用,制定本政策。
一、資金安排和兌現范圍
2019年度,市本級財政設立“科技創新專項資金”,??顚S?。
本市區域內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組織均屬專項資金支持范圍。
二、支持提升創新能
1.支持平臺建設。對新認定的平臺,包括工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質檢中心,給予100萬元獎勵。對新認定的省級平臺(技術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院士工作站),給予20萬元獎勵。
新認定的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和省重大新興產業基地,市財政分別給予100萬元、50萬元、50萬元獎勵;通過復審的、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市財政分別給予20萬元、10萬元獎勵。
對科技企業孵化機構,在孵或當年畢業企業獲得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按照每個企業5萬元的標準給予孵化機構一次性獎勵。
2.補貼研發設備。對年銷售收入達500萬元及以上企業、科技企業孵化器(含筑夢新區)在孵企業、公共研發平臺、高校院所購置關鍵儀器設備(含稅價10萬元及以上),按當年支出金額10%比例給予補助,單臺儀器設備補助不超過50萬元,單個單位補助不超過200萬元。
對安慶經開區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制造產業和安慶高新區化工新材料、醫工醫藥產業公共研發服務平臺,已注冊獨立法人且實質性運營的,由市財政按當年投入(用于購置設備、軟件等固定資產)的15%比例給予獎勵,*高不超過200萬元。
3.支持科技服務。對市*或縣(市)、區*協議共建的技術轉移機構和公共研發服務平臺,按其對接技術服務(或技術交易、技術入股)合同成交額的10%比例給予獎勵,*高不超過50萬元。
對納入省、市儀器設備共享平臺網的儀器設備擁有單位和租用單位,分別按擁有單位出租收入10%比例和租用單位租用支出20%比例給予補助,分別*高不超過50萬元;對市儀器設備共享平臺管理機構,按儀器出租費用5%比例給予獎勵,*高不超過20萬元。
4.支持科研團隊。鼓勵我市高校院所在本市轉移轉化科技成果和提供科技服務,市財政按科技成果交易費和服務費的10%給予高校院所科研團隊獎勵,*高不超過20萬元。
對獲得省科學技術獎勵一、二、三等獎的單位,分別給予科研團隊40萬元、20萬元、10萬元獎勵;對獲得省專利金獎、省專利*獎的單位,分別給予科研團隊20萬元、10萬元獎勵。
三、支持開展創新活動
5.支持科技項目。擇*扶持首位產業實施20個科技計劃項目,按項目研發投入的30%給予獎補,單個項目*高不超過50萬元;支持申報省級以上的科技重大專項,對獲批的科技重大專項按上級財政資助額同比例配套。
6.支持創新創業。對獲得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安慶賽區大賽一、二、三等獎和*獎的企業,分別給予10萬元、5萬元、3萬元、2萬元獎勵。
在縣(市)區先行支持基礎上,對獲得省支持科技人才團隊創新創業政策支持的A、B、C三類項目,市財政分別給予200萬元、100萬元、50萬元資助。
7.資助發明創造。對當年授權的發明專利,每件給予8000元獎勵;對專利權維持滿3年(不含)且不足9年(含)的授權發明專利,按當年新繳年費80%比例給予補助。
四、支持提高創新成效
8.支持成果轉化。鼓勵企業與高校院所自主開展產學研合作,對企業引進技術按實際支付研發經費或科技成果交易費的30%比例給予補助,*高不超過100萬元。
9.支持高新企業。對當年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給予20萬元獎勵。
對高新技術企業購買規定險種科技保險,按保費支出30%比例給予補助。
對2019年度規上工業企業中,經省認定為戰略性新興企業且戰略性新興產業產值增幅超過20%的,給予10萬元獎勵,其中首位產業企業獎勵金額提高至15萬元。
10.支持高新產業。對上一年度研發投入達到100萬元且增長5%的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按研發投入5%比例給予獎勵,*高不超過20萬元。
對首次入規的高新技術企業和主營業務收入首次納入高新技術產業統計且增幅超過20%的企業,給予5萬元獎勵;主營業務收入首次達到5億元、10億元,且增幅超過20%的高新技術產業企業,上繳稅收每增長1個百分點,分別給予2萬元、3萬元獎勵,*高不超過50萬元。
五、附則
聚焦首位產業,本政策第3條第一款、第5條獎補金額上浮20%,不超過*高限額。
2019年度主營業務收入增幅低于10%的規上工業企業,本政策第2條、第9條第一款、第10條的獎補金額按50%兌現。
規上工業企業(不含主營業務收入100億元以上,研發費用增長達到20%的企業)有以下三種情形之一的,不予享受科技創新政策:
(一)當年主營業務收入在5000萬元(含)以下的,研發投入強度低于5%。
(二)當年主營業務收入在5000萬元至2億元(含)
的,研發投入強度低于4%。
(三)當年主營業務收入在2億元以上的,研發投入強
度低于3%。
政策兌現的資金,除明確由市財政或同級財政承擔以外,均由市與申報對象納稅所在縣(市)區、安慶經開區、安慶高新區按比例承擔。迎江區、大觀區、宜秀區的獎補資金,市、區財政按7∶3的比例承擔;潛山市、太湖縣、宿松縣、望江縣、岳西縣的獎補資金,市、縣(市)財政按5∶5的比例承擔;桐城市、懷寧縣、安慶經開區、安慶高新區的獎補資金,市、縣(市)區財政按2∶8的比例承擔。
獎補資金納入財政涉企項目資金管理信息系統統一管理。對涉企項目資金管理信息系統出現預警的項目,須分析排查原因,對預警的項目給予通過并支持的,須注明允許通過的理由。政策資金申報審批程序、兌現方式及約束規定等詳見實施細則。
本政策與市財政其他扶持政策不重復享受。
本政策項目研發投入涉及固定資產獎補的與其他政策的固定資產獎補不能同時享受。
本政策執行期為2019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
本政策由市科技局、市財政局負責解釋。
咨詢熱線:0551-65300518或18755150022(微信同步)
抄送:市委各部門,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協辦公室,市監委,市法院、檢察院,安慶軍分區,各人民團體,各民主黨派、工商聯,中央、省駐宜各單位。
安慶市人民*辦公室 2019年8月 5日印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