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7-1 2023年武漢市非物質文...
- 2022-6-8 科技項目申報
- 2022-6-9 國家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22-6-9 合肥市高新技術企業認定
- 2022-6-8 發明專利申請
銅陵市行業資訊
在日前舉行的第79屆中國國際醫療器械博覽會上,銅陵市易康達科技公司自主研發的、我國唯一經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認證的*新科技成果糖尿病無創檢測儀備受關注,前來咨詢產品的海內外專業人士絡繹不絕。這不僅填補了國內這項技術的空白,而且使該公司成為目前全球范圍內成功研制糖基化無創檢測設備的3家企業之一。
易康達現在可謂“風光無限”,但此前也經歷了一段艱難的創業路程。皖江新興產業技術發展中心主任助理戴龐達博士介紹:“得益于各項政策資金的扶持,企業才得以發展壯大,這樣先進的科技產品才得以面市。尤其是醫療器械類發明審批醫療注冊證的時限較長,沒有注冊證就無法生產銷售,企業也就沒有收入,而且進行臨床試驗需要資金支持,在企業舉步維艱的階段,幸虧得到了市科技局的扶持,幫助企業度過艱難期。”
政策支撐不僅為易康達這樣的新興產業企業創造了良好的創業環境,也為安徽中匯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這樣的轉企事業單位提供了*越的條件。中匯規劃勘測設計研究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胡長江介紹,作為在省規劃勘測設計行業內率先轉企改制的單位,沒有經驗可尋,艱難拓展市場,但公司目標明確,以創新為第一準則,在*各項政策的支持下,走出一條創新發展的“康莊大道”。該公司是省規劃勘測設計行業中第一批通過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2016年公司累計申報發明、實用新型專利及軟件著作權30多項,2017年與武漢大學測繪學院合作開展了《基于協同管理的城鄉空間規劃數據庫技術研究》科研項目,研究成果可為我國市縣空間規劃數據庫建設提供系統解決方案,具有巨大的社會、經濟和環境效益。該公司不僅在我市規劃勘測行業始終保持主導地位,在省內同行業中也具有較強的競爭*勢,是規劃勘測行業轉企改革的成功范例。
銅陵晶能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兩條生產線目前都在繁忙作業,現代化的智能設備只要“一鍵令下”就能自動作業。作為一家傳統的光膜材料生產銷售企業,面對嚴酷的市場競爭,要搶占市場先機,*須走創新發展之路。該公司與高校開展產學研合作,研發了高安全性、高能量密度、長壽命納米陶瓷涂覆高端電池隔膜,不僅降低了企業的生產成本,而且贏得了市場的廣泛*。產品上市不足一年的時間,銷量占據企業總銷售額三成以上。該公司總經理梁志揚認為:“走創新發展道路是企業發展的需要,而*政策的支持降低了企業的研發成本,激發了企業的研發動力。”梁志揚表示,公司計劃再上兩條生產線,拓展市場空間。
易康達、安徽中匯、銅陵晶能等企業的創新發展,是我市積極推進科技與實體經濟融合,打造皖中南科技創新中心的縮影。2017年,我市14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通過高企政策減免企業所得稅5300萬元(其中中央減稅3200萬元),142家科技型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金額2億元。不少企業表示,通過高企政策,給公司直接減稅,企業創新的勁頭更足了。不僅如此,我市還積極為科技管理、運行機制注入創新活力,在全省率先實行“無抵押、無擔保”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率先試點科技創新券,率先推行科技獎網絡評審等;引導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高新技術企業實現研發機構、核心知識產權、產學研合作全覆蓋。全市建成院士工作站6個、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8個、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重點實驗室)34個,研發中心已成為很多企業的“標配”。
同時,讓創新成果盡快落地生根,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國家高新區等為科技成果產業化提供全鏈條支持,2017年僅產學研合作在銅轉化成果即達42項。謀人才就是謀未來,我市出臺《關于加強引進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工作的實施意見》《扶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在銅創新創業實施辦法》等系列政策,從住房、薪酬、醫療、保險、配偶*、子女入學等方面予以重點傾斜。2017年,我市面向全球引進10個高層次科技創新團隊,其中4個團隊獲省*2500萬元專項資金資助。近3年已累計引進30個高層次創新創業團隊。
- 上一個:周詠文總工赴樅陽縣調研高新技術企業
- 下一個:銅陵市積極總結科技創新工作經驗